多了……云阳应届毕业生小张也是这么觉得的:他在
云阳人家招聘网站上注册有一年了,求职记录却寥寥无几。
对此,他的解释是“找了几次,没有合适的就放弃了,感觉成功的概率太小了”。职业指导师想看一看小张的简历,他却说没有纸质的,“参加过几次招聘会,但发现人多岗位少, 成功的概率太小,后来索性就不打印简历了”。指导师询问小张校友的就业去向,却发现他不但对学长,就是同班同学都疏于联系。当指导师建议“为什么不多联系一下校友,万一他们单位还要招聘”时,小张的第一反应是“这种小概率事件也能发生?太巧了吧”。
成功真的很难吗
求职成功的概率真的很低吗?某次和一位外企人事经理交流,她告诉笔者,虽然每天收到的简历有近千份,但她一般只看前三十份。挑四五个合适的通知面试,余下的就不看了,反正第二天还会有相同数量的求职信供其挑选。而有些招聘岗位刚公布,就通过熟人推荐的渠道被“秒杀”了,投递简历者连面试机会都没有。还有些时候,虽然你也能胜任,但企业挑选了他们认为更优秀的……
根据笔者经验,一般应届生网投, 10次里能收到1次面试通知就算是成功的。而对于企业来说, 一个岗位他们一般会确定五位甚至更多的候选人来参加面试。如此算来,应届生求职成功率只有1%~2%(若是海投,则成功率更低)。但这2% 是否意味着, 只要应聘100次,就真的能获得2次工作机会吗?这不禁让笔者想到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: 有个人看到别人用一张千孔的网捕鸟,每次都能罩住十来只。于是他编织了一张百孔的网,盘算着按照这样的概率,每次至少能捕获一只吧。结果忙活了半天,连一只鸟都没抓住。事实上,不是人家的方法没用,而是此人投机取巧。2%并不意味着投递50 次简历必然能找到1份工作,但投100次确实有可能找到2份工作,200次可能找到8份甚至更多……
为什么越往后成功的概率越高?这是因为随着次数的增加,你的求职经验也在不断积累。当次数累计到足够多时,成功的概率也许会提升到20%,甚至更高。所以,无论网投还是参加招聘会,一开始就要做好受挫的准备。
概率又因人而异
然而,求职成功的概率又因人而异。我们身边总会有那么几位同学,第一次应聘就成功了,或者只投了数份简历就被录取了。除了人脉和运气,这些幸运儿多少都有些共同特征:学习不错、人缘良好、做事积极、沟通力强。据统计,每多具备以上一个特征,求职成功的概率就能提高5%~10%。而除此以外,提高求职成功率还有——
1.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将来要进哪个行业、做什么工作,先利用业余时间尝试一下,有什么好处也许连你自己都想不到。有一位大型连锁超市经理告诉笔者,求学时他利用寒暑假去超市打工,从理货员开始做起,毕业后凭借这些实践经历,他轻松找到了一份超市工作。因为已经有过基层实践经历,所以他很快晋升到了经理职位。还有一位应届毕业生在某德资企业实习时,听说该公司的其他部门正在招聘,于是他与部门经理商量能否前去应聘,没想到部门经理很满意他的实习表现,竟然直接向总经理推介了他,结果他就这么被直接录用了。
同样的,要磨炼面试技巧,光在网上搜索面经,永远只能是纸上谈兵。多参加招聘会、积极与现场人员交流,能快速积累面试经验。否则当你面对心仪的工作,却在面试时结结巴巴、词不达意,那么此时再后悔可就晚了。
2.合适的途径能让你事半功倍。常有学生抱怨社会招聘网站上,适合应届生的工作太少,那为何不去适合应届生的招聘网站呢?此外,企业官网、校园招聘会、高校论坛也是不错的选择。想要实习的学生,可定时去勤工助学办、学校论坛或企业官网看看,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学校的老师、学长、过去的同学,都有可能握着工作机会。
3.有备则无患。哪些准备可以提高求职成功的概率?最重要的当然是理清应聘思路。其次,最好找个有经验的人模拟面试官,最不济也要对着镜子练一遍。其他如针对性简历、合适的着装修饰、了解企业概况、查找便捷的公交线路、充足的睡眠……每个细节都尽量完美后,成功的概率自然会提高。